Home -> Health -> 脑力劳动过度易引起心理疲劳 |
心理疲劳的一个明显标志是学习与工作效率降低 ,而长期的心理疲劳影响心理健康 ,使人心理压抑 ,百无聊赖 ,心烦意乱 ,精疲力竭 ,甚至出现神经衰弱症状 ,如头痛头昏、记忆力减退、失眠、怕光等 ,还可能发生其它心因性疾病。
专家们则特别建议脑力劳动者劳逸结合 ,注意脑力劳动中的心理卫生。科学家提倡脑力劳动者注重强调对其所从事的脑力劳动的兴趣 ,使脑力劳动环境的安静及光线照明符合卫生要求等方面 ,认为这些对消除心理疲劳有益。
脑力劳动疲劳的信号是心理应势感觉 ,这种疲劳感是人体、器官或主要细胞 (离细胞等 ),对继续工作的抵触 ,疲劳信号揭示机体已经需要休息 ,需要调整和恢复 ,应该停止工作 ,以睡眠或者娱乐、体育活动 (或体力劳动 )等积极方式促进大脑功能的调整。此时 ,若强制大脑继续工作 ,则会加重心理疲劳 ,造成脑细胞的损伤 ,或使脑功能恢复发生障碍。
而很多人在现实生活中喜欢采用各种脑兴奋措施来消除心理疲劳感 ,以继续完成工作 ,如大量抽烟是作家刻苦写作的兴奋剂 ;诗人则是以酒助兴 ;西方人则喜欢抽雪茄、饮咖啡 ,或者使用其它兴奋物质 ,来振奋自己或以意志来强迫自己战胜疲劳 ,继续学习和工作。
但是 ,医学研究表明 ,只有能够改善细胞的生理过程 ,才能促进细胞疲劳的恢复。因此 ,人们常用兴奋大脑的方法强迫大脑继续工作 ,就会加重心理疲劳 ,加重细胞损伤 ,对机体十分有害。
要消除心理疲劳 ,避免用脑过度对身体的损伤的关键是强调劳逸结合 ,体脑结合 ,科学用脑。科学用脑最重要的措施是顺应大脑活动的生理节律 ,强调劳逸结合 ,体脑结合 ,切忌长时间以各种强制手段增加脑力劳动的负荷。